与疫情前几年地盲目做设计优化相比,近两年房地产企业明显谨慎地多:大家开始尊重技术,盲目对标、减配降配的现象虽然不至于消失,但是也明显减少了。最直观的感受是——当身边朋友再聊起某房企将开关插座面板降配为纸糊的事情时,大家都当作玩笑看了。
笔者也很反感过度优化和降配,不过,谁也不能保证我们拿到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是合理适度的。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优化消减设计冗余,适度的成本配置降低成本错配,考验着每一位从业者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素养。
下面这张图片相信大家都见到过,这是某施工图中节能专篇截图:
(节能设计专篇示例)
施工图纸中的节能专篇与节能报告是一一对应、相辅相成的。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做建筑做法标准化,但是唯独节能设计需要根据属地化验收要求来设计,无法做到通用标准。而且现在的设计院出具设计文件质量参差不齐、设计人员赶工交付、套图设计,很容易产生设计失误,导致巨大的成本浪费。
笔者就多次亲身经历过建筑图纸节能专篇做法与节能报告不符的情况。因此,能够读懂节能报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主动发现问题。
本文抛砖引玉,借两个案例分享节能优化中一些常规方法,并介绍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的方法,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引起的思考
案例1:建筑做法表与节能设计专篇(节能报告)相悖
青岛某项目A建筑做法表中楼梯间内墙面做法如下:
标准层建筑图纸:
下面笔者带大家梳理一遍处理逻辑:
首先,项目A标准层建筑图纸中可以看到楼梯间属于独立楼梯间,并未与室内采暖空间相邻,因此可以判断建筑做法中设计保温砂浆或许多余。
其次,我们通过查询节能报告发现,楼梯间隔墙的传热系数计算表,各层材料由外向内分别为“5厚抗裂砂浆+90厚岩棉板+20厚水泥砂浆+200厚钢筋混凝土/加气砼砌块墙体+20厚水泥砂浆”,足见楼梯间内墙面仅设计20厚水泥砂浆即可满足节能要求。
据此我们提出了优化方案,并最终被设计部门和设计院采纳,进行了变更,经测算节约成本80余万元。(该项目共计13栋11层单体楼、42个单元)
案例2:分户墙做法超配
青岛某项目B建筑做法表中分户墙和采暖与非采暖空间隔墙两侧墙面做法如下:
上图做法中,不含业主自立部分,做法厚度已经接近3公分了,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隔墙两侧墙面均为同一做法,考虑有超配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将分户墙两侧保温砂浆厚度调整为15厚、将采暖与非采暖空间隔墙室内一侧的墙面做法直接修改为15厚1:3水泥砂浆,并重新计算分户墙和隔墙传热系数,结果如下:
分户墙传热系数验证:
采暖与非采暖空间隔墙传热系数验证:
验证后的结果均满足直接判定要求。由于论据充足,我们将优化方案反馈给设计院后,经软件再次验证依然满足要求,最终促成了这次优化。经测算最终节省成本近50万元。(该项目共计5栋31-33层单体楼,16个单元)
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我们的成本人员不再单纯依靠项目对标寻找优化空间,而是真正对节能报告进行分析、甚至是再计算,从中找出成本错配或者超配的线索。并且,在遇到内部兄弟部门和外部设计院的质疑时,可以拿出论据佐证,不再人云亦云,充分守住了成本管理的底线。
隐藏在节能报告中的成本适配思路
前面主要和大家分享了两个案例,本段重点介绍节能报告中的成本适配思路;文中会提及一些规范条文,主要以山东省的节能标准进行解读,其它省份的朋友可以参考本省的标准理解。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梳理了节能报告中的常规参数,如下图:
上图中的参数可以整理为两个类别:
1、静态判断可不满足要求、权衡判断满足要求即可
⑴建筑体型系数、外窗的窗墙比、三性、开启面积比等;
⑵ 非透光围护结构(屋面、外墙、挑板、单元外门等)和透光围护结构(外窗、幕墙、屋面天窗)的传热系数;
2、静态判断必须满足要求
围护结构其他部位的传热系数,主要包括层间楼板、分户墙、户门、变形缝墙、地下室墙、周边地面等糖心vlog官网。
依据详见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7/5026-2022【4.2.1 建筑各部位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限值应符合表4.2.1-1 和表4.2.1-2 的规定。当热工性能不满足本条要求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 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因此我们的成本适配思路也可分多个角度。
角度1:最大限度地利用窗墙比限值。南向外窗面积做大,做到不损限、甚至超限;东、西、北向外窗面积做小。如能规避客诉风险地情况地下可以区别外窗材质,如南向外窗采用传热系数更小中空玻璃和断桥铝型材,其它三个方向地外窗可以采用传热系数稍大地中空玻璃。这样即便单个参数不能满足静态判定地要求,只要权衡判断计算通过亦不会影响验收。
根据笔者地统计多个北方项目分析,居住建筑满足窗地比0.28以下,是不会影响到权衡判断的,下面笔者结合以前编制地课件来介绍整窗传热系数地计算过程:
角度2:围护结构其他部位严格控制建筑做法,避免超配。
我们知道分户墙、层间楼板等的传热系数限值为1.5。(详见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7/5026-2022【表4.2.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很多朋友可能对这个K值1.5没什么概念,那么我举几个常规的做法:糖心vlog入口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只有结构墙体为单一砼材质时,传热系数高于限值,其它情形均低于限值。
由于节能设计标准中的传热系数K值是一个平均值,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可以结合基层墙体或者楼板不同材质结构的占比,最终计算平均传热系数,从而判断出建筑做法是否超配。
下面笔者结合节能标准的附录来介绍传热系数地计算过程,大家只要记住三个公式即可:
① 围护结构热阻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R=δ/(λ*修正系数)
式中:δ—材料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R=R1+R2+……+Rn
② 围护结构传热阻计算
结构传热阻:Ro=Ri+R+Re
式中:Ri—内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11
Re—外表面换热阻(m*k/w),一般取0.04
③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单一结构传热系数:K=1/Ro
式中:Ro—单一结构传热阻(m*k/w)
平均传热系数:K=K1*结构1体积比+K2*结构2体积比+……+K3*结构3体积比
总结
前几年大多数企业都在搞快周转,大家也都习惯了成本对标这种粗放的管理办法反正只要是TOP企业做的都是对的,反而让大家忽略了真实的需求——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优化?我们的项目有没有成本错配?设计方案还有有进一步优化空间等等。成本容易被同行、被设计牵着鼻子走,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tangxin。
只有当你真正读懂节能报告以后,通过对参数的验算,我们才能更容易找出项目优化的突破点,才能既做到项目成本合理配置又不至于留下交付验收的隐患。只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当你再遇到反对优化的阻力时才能站稳脚跟、赢得尊重!
*本文系吕思洋原创,独家来稿
转载务必申请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烦请留言